回到顶部

田有亮:数据安全的“守门员”

发布时间:2023-08-02

田有亮:数据安全的“守门员”,国家级青年人才

近日,2023年“新时代的贵州人”入选名单公示,田有亮登榜。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贵州大学,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承担着大数据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聚焦数据安全开展创新性探索,突破大数据滥用监管技术,支撑起开放环境下数据合法利用;针对区块链分布式场景的密码算法安全性弱、性能低等问题,搭建关键密码算法库和应用验证平台,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做出基础性贡献……田有亮就是这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

 

作为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IT领域首个国家级青年人才,今年不到41岁的田有亮是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他长期从事密码学与数据安全研究工作,带领贵州大学密码学与数据安全科研团队,将科研做在贵州大地上,用技术筑牢数据安全屏障,推动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志出大山

 

1982年11月,田有亮出生在盘州市大山镇大谷雨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经常外出,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很早就承担起帮助家里干农活的重任。小学六年级后,个头不高的他已经能像父亲那样,赶着黄牛翻地耕田了。毕竟是小孩,受伤是常有的事。在田有亮的小腿上,一些划痕至今清晰可见。

尽管每天累得倒头就想睡,但受村里出过一名博士影响,上高中前未曾出过村的田有亮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志向。

田有亮很珍惜上学时光,“家里兄妹四人,还有个堂哥也住在我们家,当时能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此,对老师讲的内容听得仔细,学得也很刻苦。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他展现出极高天赋。六年级时,田有亮就能解答初中的一些数学题。而在他整个大学之前的学习中,数学考试基本都能拿到满分。

说起数学学习天赋,田有亮表示,更多是兴趣和努力的结果。“没事时我就喜欢推导公式,既能加深记忆,也能举一反三。”

得益于数学,他的人生某种意义上得到了改写。初中毕业时,由于英语和语文太差,田有亮没能考上高中。他说,“初中开始接触英语,没多久原来的英语老师去了其他地方,学校临时请了上一届中考失利的一名学生代课,导致发音不准、听力不会。”

由于兄妹过多,家里难以负担他复读初三。“那段时间非常沮丧。”田有亮说,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

一次偶然机会,六盘水市第一中学校长从田有亮堂哥口中了解到,田有亮数理化三科成绩非常优异,其中数学拿到了满分,物理化学均考了99分。于是,田有亮被特招进入六盘水市第一中学校开启高中学习生活。

高中三年,田有亮有针对性地学习语文和英语。他把老师教的内容写了一遍又一遍,练就了一手好字。但英语听力和发音依旧提升缓慢。正是这样一个人,十几年后,一次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着不标准的英文向世界讲述着贵州发展数字经济的故事,以及在大数据领域突破的一个又一个关键重要理论和技术。

田有亮(右一)和学生讨论问题

 

打开了眼界

2000年,田有亮进入贵州大学学习。他说,自己的学习生涯有两次大的转折点:“一次是高中时期,各门课程任课教师都是课题组组长,上课非常负责任,这让我在数学等学科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次是大学时期,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数学能干啥?数学要转计算机专业会怎么样?转经济学方面又会如何等,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界打开了。”“老师们的话让我从过去喜欢数学到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种工具、方法,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决心。”田有亮说,这种想法后来深刻影响着他,“总喜欢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毕业考研失利后,田有亮考入贵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信息管理中心成为一名系统管理员,“当时系统统计的数据重复较多,汇总分析滞后,而且超过一定大小后就会查询缓慢,不能即时指导生产。”田有亮通过数学方法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再造,实现系统良性运转。2005年初,在公司主持下,和珠海亿达公司研发了集定位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公交”系统,开启了贵阳公交数字化转型时代。

2006年,在贵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作两年后,田有亮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是想继续读书。”田有亮说,自己想走得更远一些。当时整个贵阳市有30万张公交卡,服务器一旦出现崩溃就会导致整个公交系统运营混乱。那段时间,田有亮几乎天天加班,一边维护系统,一边挤出时间准备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田有亮考上了贵州大学研究生,师从贵州大学教授彭长根研究密码学;3年后,田有亮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密码学专业,师从著名网络安全专家马建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这两位教授被他称为自己“生命最重要的贵人”。在他们的帮助和引导下,田有亮博士毕业后又继续到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专业深造,直到2015年博士后出站。

田有亮(右二)在实验室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

 

“态度决定一切”,读博期间,田有亮成了“拼命三郎”。“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实验室,晚上我基本是最后一个出实验室的,回到宿舍都凌晨1左右了。”田有亮说。面对不清楚的问题,田有亮总是想方设法去弄明白。他说,“马老师有跑步的习惯,我就陪着他跑步,跑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和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跑完后问题也解决了。”正是秉持着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田有亮不仅很快从三等奖学金提升到一等奖学金,还成为最先毕业的学生之一。

田有亮记得读博期间一位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说“博士毕业只是一个起步,你要下定决心有读第二个博士、第三个博士、第四个博士的准备。“这是告诉我学习和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一放松就会有惰性。”田有亮表示,他始终牢记着这个道理,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田有亮发现,很多学生一旦被导师布置某项工作时,往往带有抵触情绪。“读研读博时,老师安排做事,我会很兴奋,赶紧组织最佳力量去把它做好。”田有亮说,要把每一个能抓住的机会都当做是对自己的锻炼。同时,他也发现,“很多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看到不懂的知识点,就放在那里不做了,这里面其实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问题。”

田有亮说,“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天才,但你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拉开了你和他人的差距。”因此,在带团队过程中,他更看重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好学、踏实、有责任心等品质。他认为,这也是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田有亮不仅是这样教学生的,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他先后评上副教授和教授职称。目前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获得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田有亮在指导学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航

编辑:李劼

二审:杨韬

三审:庞博

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