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TALENT TENSE

人才时态

2023年深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深圳启动

2024-02-04

10月31日,2023年深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深圳启动。江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外国专家局局长陈炜蓉,深圳市人才集团副总经理孙同立,市领导田辉出席。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由赣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赣州市科技局、深圳市科创委、赣州市政府金融办主办,大赛围绕赣州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有色金属、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四大赛道,面向全国特别是深赣两地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发出参赛邀请。截至目前,已征集参赛项目超110个,其中来自深圳的80多个。此次大赛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天使投资人担任顾问和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朱蓓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为评委团颁发聘书。 大赛11月上旬进行预赛,12月进行决赛并举行颁奖典礼;对报名参赛项目将长期跟进、孵化与赋能。 来源:赣州新闻联播

了解详情

赣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活动在深圳举行

2024-02-02

为深入推进赣深对口合作,10月30日,赣州市在深圳市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了29个人才科创项目。同时,赣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正式揭牌。 省委第六巡回督导组副组长、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兴,赣州市领导田辉、邹治宇出席。赣州市直、深圳市等大湾区受邀嘉宾,以及人才科创企业家、高层次人才(院士专家)等15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超过10万人(次)通过观看直播方式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我市推介了赣州的人才政策、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等情况,赣州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赣州人才集团与大湾区有关单位、企业签订了战略(项目)合作协议9个,促成赣州市有关县(市、区)与大湾区企业现场签订项目20个。还进行了科创项目路演,邀请大湾区3家企业代表进行路演分享。参与企业家一致认为,赣州在深圳开展这次“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活动,对赣州有了更深入了解,尤其是对赣州的人才政策、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等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有更多的项目合作投向赣州,推进人才科创项目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老区湾区人才、科技资源互通共享,赣州市在深圳高层次人才和科创企业最密集的南山区打造了赣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中心于今年上半年已启动运营,成为深赣两地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为赣州在人才创业、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智力招引等方面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举办人才项目路演4场、招才招商活动3场、人才产业对接活动3场,已有8家科创企业在中心入驻孵化、3家企业在赣州落地。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了解详情

江西出台针对性举措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

2024-02-02

日前,江西省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起步难、成长通道窄等问题,设立省级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强化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实施江西省“双千计划”“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并在“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中新增面向32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的类别;鼓励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将青年科技人才结构比例、领衔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任务、取得重大成果等情况纳入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绩效评估,加强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担纲机会少的问题,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逐步提升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对组织实施并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探索实施滚动支持机制;在省级管理科学项目、决策咨询课题等中设立青年项目(课题),吸纳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决策咨询。(记者王丹) 人民日报 2023-11-23 责任编辑:朱文悦

了解详情

江西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 为技能人才搭建广阔平台

2024-02-02

近年来,江西省各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建设,面向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江西省择优支持建设了2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总投资2.21亿元。 协调配合 建章立制 “高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培训基地是培养技能人才水平的重要平台,具备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等特点。”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江西,地方各相关部门及建设单位高度重视基地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项目实施,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在景德镇市,人社部门成立了以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工作、量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景德镇市工信局、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景德镇市人社局等单位均参与项目建设工作。 在上饶市,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委领导及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章可循、依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培训基地考核办法》等,明确由两名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统筹基地整体规划、资金调配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吉安市,人社部门推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基地经费支出标准、支出程序等,为完善基地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一流师资 设备完善 在建设过程中,江西省各基地以引进一流师资队伍为重点,打造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相结合,大力提升教学培训力量。 景德镇基地引进国内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再经过德国“双师型”教师的系统化培训,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保障项目的实地教学和运营。景德镇基地有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多人,覆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水处理流程自动化等专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基地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培训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各地基地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并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 景德镇基地目前引进实训设备162套,其中较多的为工业机器人标准技术培训站、气动综合实训平台、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平台,以及其他工厂自动化综合调装系统平台、水处理设备、工业4.0实训系统平台等多套设备。这些先进设备,不仅提升了培训的质量,也使学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 产学融合 增强供给 景德镇市的6名企业员工在基地通过了为期15天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机器人视觉应用培训后,成为企业项目负责人。他们对生产线进行了改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目前正在为企业新进产线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 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的150名学生在景德镇基地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基础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对以后的工作和就业场地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其中一名学生表示。 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技工院校学生,都能依托江西省培训基地网络体系提升技能、从中获益。 在江西省,各基地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有效对接、资源共享”的原则,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技术先进的培训基地网络体系。这一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运行机制高效,涵盖智能制造、汽车、数字产业等江西省各类重点产业,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依托基地,我们可对社会人员、园区企业职工及学校有培训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学生开展培训,使学员培训后成为市场所需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以来,各基地已累计开展教学培训2.5万余人次。此外,多家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社会评价机构申报,主动承接园区企业职工等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评价工作。 同时,江西省依托基地,推进产学融合,通过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扩充人才“资源库”。 在景德镇市,基地与西门子、费斯托、库卡机器人等10多家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成为江西省首个面向社会开放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平台。在抚州市,基地与比亚迪、深根铜箔等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全方位合作,量身定做、培养相适宜人才。 “今后,基地还将担负各类竞赛选手集训、技能指导等任务,比如面向社会开展车工、汽车维修工、收银员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或者配合开展技能大赛等。”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3-06-19 作者:李玉亭 责任编辑:邓小栗 李明宇 总平台审核编辑:解鹏

了解详情

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2024-02-02

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运兴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当前,中国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需要人才、呼唤人才、渴求人才,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更大成就,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才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则。 党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人才在我们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新时代人才工作应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维,明确人才不仅是发展的保障和支撑,更可以引领发展,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必须精准育才引才用才,更加注重促进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营造,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人才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人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方式,确保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贯彻党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党谋划人才工作的大局、党制定人才相关政策、党促进人才发展的要求,确保党中央在人才领域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根本保证。 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人才工作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品格,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人才工作,就是坚持制定并实施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同时通过实事求是的调研考察及时纠偏。相关部门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引才导向,严把“入口关”,使举贤、用贤成为共识,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各个用人单位坚持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大力发现人才、培养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必将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与智慧保障。 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切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放权、松绑”为核心,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切实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通人才选拔、使用、培养、评价等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核心目标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机制,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中国共产党分析问题,聚焦主要矛盾的有力思想武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善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培养造就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方面是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键领域,是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必须将创新型人才摆在核心位置,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凝聚创新力量,聚集起一支强大的创新型人才大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兴盛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更与能否招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密切相关。用才之基在于储才,实现储才聚才就要营造爱才的环境、拥有容才的“肚量”,营造出信任、包容的用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河北正定县委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人才九条”,求贤若渴,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制度环境,强调“念好人才经”,通过“外请”“下挖”“内用”建立起正定历史上第一本“人才账”;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注重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人才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刻洞见全球人才发展趋势,积极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汇聚的环境,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22-08-15 作者:徐明 责任编辑:赵晨光

了解详情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2024-02-02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并作出重要部署。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这些年来,党中央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成果丰硕。应当看到,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把握人才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举措,大力推动人才国际交流合作,“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正在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对广大人才而言,也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我们就一定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 2021-10-03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王硕

了解详情

李强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

2024-02-02

新华社天津9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9月16日在天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形成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新风。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拓宽发展通道,提升待遇水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宣布开幕,并调研技能人才工作。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化技能人才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谌贻琴实地参观了大赛技能展示交流区和制造类、交通类等竞赛项目,随后来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调研了解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世界技能大赛研究和推广等情况。 她指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是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和促进技能就业的基础。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加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要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强化赛训结合、赛学互促,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3-09-16 责任编辑 杨晓东

了解详情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2024-02-02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力度,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坚持“四个面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国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我们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同时,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创新成果提供全方位保护,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让人才价值得到实现,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这为我们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好相关工作。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针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重点抓好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同时注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等制度,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人民日报2022-04-15 作者:石伟 夏淼 责任编辑:赵晨光

了解详情

习近平论人才工作(2023年)

2024-02-02

VW001.023.20230131.001 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207.001 要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科学家、企业家、文艺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221.001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221.002 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要明确“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要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坚持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纵深推进科研作风学风治理,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 “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301.001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301.002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党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301.003 要继续深化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研究,深化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作风建设、机关党建改革创新,以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抓好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党校教学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抓好提升科研质量这个基础,加强优势学科和急需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创造性、决策咨询的有效性;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党校来说,培育人才是关乎全局的重要环节。各级党校要本着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气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加快推动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机制保障。要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这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党对党校的迫切期待,要朝这个目标持续努力。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305.001 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411.001 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壮大人才队伍。 习近平2023年4月11日在视察南部战区海军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413.001 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413.002 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420.001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20日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VW001.023.20230420.002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20日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VW001.023.20230529.001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29.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29.00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29.004 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29.005 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29.006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实际需要,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531.001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607.001 要加强一线带兵人培养,加强边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在内蒙古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703.001 要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着力破除基层机构编制类别、人员身份、激励保障等方面的障碍,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制度环境。 习近平2023年7月3日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707.001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718.001 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0727.001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901.001 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VW001.023.20230901.002 希望国防科技大学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坚持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勇担时代重任,锐意开拓进取,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VW001.023.20230907.001 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908.001 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0909.001 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2023年9月9日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VW001.023.20230909.002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9日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VW001.023.20230915.001 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5日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VW001.023.20231012.001 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1013.001 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亮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023.001 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2023年10月23日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107.001 要立足更好服务和支撑公共决策,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流程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31127.001 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健全人才引进、选拔、使用、管理机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加强涉外干部队伍法治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涉外法治工作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升涉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习近平2023年11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202.00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202.002 要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215.001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31231.001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习近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4-01-03 责任编辑:刘文涛

了解详情

习近平论人才工作(2022年)

2024-02-02

VW001.023.20220225.001 要加强人权智库和人权研究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学术精湛、熟悉国际规则、会讲中国人权故事的高端人权专家。 习近平2022年2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228.001 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习近平2022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0413.001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习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421.001 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2022年4月21日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的回信 VW001.023.20220426.001 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习近平2022年4月26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0622.001 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为目标,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习近平2022年6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0623.001 我们着眼数字时代人才需要,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女性创新大赛,为加强创新创业合作打造人才库。 习近平2022年6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0628.001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01.001 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广泛吸纳爱国爱港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 习近平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0715.001 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 习近平2022年7月12日至15日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1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下篇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2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摆在强军事业发展突出位置,在重振党管人才政治纲纪、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布局、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推动人才领域开放融合等方面下了很大气力,我军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3 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全面加强我军人才工作。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4 要把握军事职业特点和军事人才发展规律,提高人才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强军事业需要。要坚持从政治上培养、考察、使用人才,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跟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知识学习,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以科技素养提升促进能力素质升级。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5 要深入破解制约我军人才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识才、聚才、育才、用才等各方面改革创新。要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要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我军院校改革。要坚持在重大任务和斗争一线培养和发现人才。要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划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实行精准调控配置,推开常态有序交流。要强化为人才服务的理念,在科学评价、正向激励、扶持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要形成具有军事职业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制度配套建设,抓好新老政策制度转换衔接。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728.006 做好我军人才工作,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方面大力支持。要加强军地沟通协作,坚持军事需求导向,搞好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工作对接,推动我军人才工作深度融入人才强国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一如既往关心我军人才工作,在相关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在军人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学入托、优抚政策落实和退役军人保障等方面积极排忧解难,齐心协力把我军人才工作做得更好,为推进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VW001.023.20220906.001 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习近平2022年9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1016.00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统筹做好党外干部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16.002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16.003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16.004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16.00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16.006 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VW001.023.20221023.001 我们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VW001.023.20221223.001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留住人。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同时,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要树立阶段性用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推动县域内人才打通使用,有计划地把重点培养的党政干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放到农村去,让他们在一线担当作为、锻炼成长。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3-11-27 责任编辑:刘文涛

了解详情

提示

确定